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时间:2024-12-31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主备人:周敏   参备人:张芳  使用年级:高二

备课时间:20241013日 使用时间:20241015

【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必修四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阐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本框是对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两框的拓展和升华,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变革社会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形成,教学设计要充分引导学生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经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因此,运用本土事例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注重情感陶冶,进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很有必要。同时通过案例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理清谁是百变合肥的创造者这一问题,辨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政治认同。致敬劳动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

2、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合肥相关的材料,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精神。深化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合肥的了解与热爱。

3、通过观看基层第一书记的视频,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涵;运用学生举出共产党成立以来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例子,增强学生对共产党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

《透过老照片,见证合肥沧桑巨变》的视频思考:谁造就了济宁的沧桑巨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合肥市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让学生思考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总议题:百变合肥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环节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含义与范围

观点一:英雄是合肥的创造者。

观点二:人民群众是合肥的创造者。

思考:同学们赞同哪一个观点,请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点评:

首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杰出人物(英雄)属于人民群众,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物史观并不否认英雄的作用,只是认为他们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英雄他们的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不能创造历史伟业。普通个人在历史长河中虽然寂寂无名,历史的每一处都彰显着普通个人的光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普通劳动群众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书写绚丽的篇章,平凡亦有光。让我们致敬建筑工人、清洁工等为美丽济宁做出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过渡:通过本环节的探讨,已经清楚地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那人民群众具体是怎样创造历史的呢?

让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二个环节:翻天覆地慨尔慷——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合肥百年来的历史巨变导入,更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分析“谁造就了合肥的沧桑巨变?”

这一问题,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理清社会历史的主体,分清英雄与普通个人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尊敬普通劳动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环节二:翻天覆地慨尔慷——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任务:请同学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和搜集到的材料,由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本组学习成果。

1、合肥市的物质财富有哪些?

2、合肥市的精神财富有哪些?

3、人民群众参与了哪些变革?

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小组 2:合肥的精神财富

1.孔子及孟子的著作及桃花扇、水浒传这些作品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吗?以什么为素材?

2.如果没有人民群众为孔子、孟子等人提供衣食住行,还能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

3.嘉祥石刻是谁创作出来的?

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是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小组 3:社会变革的主体革命时期: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改革时期:小岗村村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代表通过投票使合寨村成为“村民自治第一村”问题:谁在革命和改革时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过渡:根据同学们的分享得出正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得合肥乃至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习主席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环节三: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观看视频:《第一书记在行动》问题:在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第一书记为什么能够获得村民的称赞?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群众观点即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师总结:基层干部融入群众,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积极践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板书设计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内容和地位

2、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地位

 

课后作业

单选题

1.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图漫画《纸上谈兵》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C.要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要调研基层实情,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5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宝丰魔术的魅力所在。2021519日,河南·宝丰魔术大会拉开推幕,300多名农民魔术师以技会友、切磋交流,魔术、杂技、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等节目精彩上演,为数千名群众送上了一道魔幻大餐,体现了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主旨。近年来,宝丰县赵庄镇通过魔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魔术文化+”越来越有威力,全镇线上年销售额12亿元(包括面包车线上发货),全镇带动就业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之所以强调走网络群众路线,是因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DDAAD A

材料分析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是国家最坚实的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1944 9 8日,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会议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指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

7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增强宗旨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谋幸福

教学反思

巧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政治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利用合肥市百年的变化导出课题,通过合肥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等讲述人民群众的作用,总结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