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初中部
学部概况

初中部始终秉持着“有教育理想的人,办理想的教育,培养有理想追求的人”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民族化、国际化相结合的特色创新,致力于“由内而外、全面立体”的引导学生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挖掘其天赋和兴趣,培养其同理心,使孩子从认知事物的情绪体验上获得满足感。同时,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为指导原则。通过打造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组成的育人环境文化,实现“面向世界,培养有理想追求的未来文明人”的培养目标。

学部概况
学部风采Faculty Style
特色优势Featured benefits
按照学生个性化成长规律开展二类课程
以笔为彩,共赴春天之约
以笔为彩,共赴春天之约
以笔为彩,共赴春天之约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春天的魅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近日,初中部七八年级举办了一场以春样年华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

活动期间,学生们踊跃参与,用斑斓色彩和奇思妙想,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收集素材,精心设计版面。他们笔下的手抄报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春天诗词的摘录,展现古典文学里的春日韵味;也有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抽芽的嫩柳、绽放的花朵、呢喃的燕子、天空中的风筝,生动展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在创作手法上,同学们各显神通,运用水彩、素描、剪贴等多种形式,使手抄报兼具观赏性与艺术性。
   
语文组七、八年级备课组老师们交换评审,评委老师们从主题契合度、内容丰富性、设计创意以及书写绘画质量等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打分。最终,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共有42位同学分获年级一、二、三等奖。

此次手抄报评比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加深了他们对春天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用手中的笔,将春天的美永远定格,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春色。


青春无限,“篮”出精彩
青春无限,“篮”出精彩
青春无限,“篮”出精彩

为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327日下午,初中部八年级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定点投篮比赛。此次比赛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精湛投球技术,更彰显了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

当天下午,八年级同学齐聚篮球场,比赛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八年级全体同学精神抖擞,跃跃欲试。他们手持篮球,眼神专注,站在投篮点上,尽显专业风范。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选手们迅速调整状态,抬手、投篮一气呵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入网,现场观众爆发出阵阵欢呼与掌声。

赛场上,选手们各显神通。有的凭借稳定的发挥,连续命中,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有的同学临场不慌,以一记漂亮的投篮命中球框,赢得满堂喝彩。比赛不仅考验选手们的技术水平,更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场下,各班啦啦队热情高涨,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成为比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用响亮的口号和充满活力的助威方式,为选手们加油打气,充分展现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经过激烈角逐,八(4)班脱颖而出,荣获团体一等奖。闫今博、张正雨、杨文博、郑夏辰逸、费梦希、程文菡六位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最佳投手”奖项。

此次定点投篮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热爱篮球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增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未来,年级组将继续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课间竞技,“拔”动学子热情
课间竞技,“拔”动学子热情
课间竞技,“拔”动学子热情

为了丰富学生课间生活,增强学生体质,七年级组于320日在年级组组长汪长友老师的主持下,联合体育组老师们成功举办了拔河比赛。此次活动在大课间时间进行,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比赛前,七年级四个班级的代表通过抽签确定了分组,并采用了三局两胜的比赛规则。每个班级精心挑选了16名选手,其中包括6名女生和10名男生。比赛开始前,两位裁判员老师认真清点双方人数,确保比赛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

赛场上,同学们情绪高涨,选手们紧握绳子,咬紧牙关,用尽全力为班级争取荣誉。旁观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振臂高呼,为本班同学呐喊助威,整个运动场上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这场精彩的比赛不仅吸引了本年级学生的关注,还吸引了其他年级的学生前来观看,为比赛增添了更多的观众热情。

经过激烈的角逐,七年级一班和三班的选手成功晋级决赛。决赛环节更是紧张刺激,双方实力相当,比赛一度陷入焦灼状态。最终,七年级一班的选手凭借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毅力,成功夺得本场赛事的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此次拔河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了精神上的放松。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AI教学,助力学生未来学习之路
AI教学,助力学生未来学习之路
AI教学,助力学生未来学习之路

近日,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大环境下,我校初中部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创新性地开设了AI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AI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课堂上,学生们深入了解了AI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负责教授AI课的周丽红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们对AI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周老师还组织了一项特别的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想职业,利用AI技术生成未来自己的照片,同时将照片上传至SP端并配文说明,作为学生成长的记载。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此外,学生们还在AI课堂上学习了如何利用AI技术来制作个人错题本、查找学习漏洞,并根据AI给出的学习建议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技能的掌握,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自主地利用AI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初中部AI课程的开设,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掌握AI技术的平台,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转换思维   为中考赋能                         ——九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转换思维   为中考赋能                         ——九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转换思维 为中考赋能 ——九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16日,润安大讲堂第四期在中学部报告厅开讲,本期“润安大讲堂”由初中部主讲,分享主题为:“办温暖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聚焦“包班制”模式下育人工作的分享。此次活动由徐杨主任主持,校内部门主管和全体教师现场参会,来自集团四川兄弟学校的同仁联线参会

七年级包班团队的李玉、陈程和刘利杰三位老师,围绕“包班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分别从学生的成长、教师所得及家长的改变三个角度进行了分享。

李玉老师以七(1)班为例,生动展现包班制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她认为该模式深度整合学生情感、特长与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包班教师精心培育下,每位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学业上,包班团队实施“培优辅弱”计划,为优等生挖掘潜能,为学习困难学生巩固基础。李老师通过班级实例,描绘了包班教师紧密合作、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有序的美好画面。

陈程老师以七(2)班为例,分享包班制对教师成长的显著影响。她认为包班制在耐心提升、经验积累和师生关系和谐度方面带来积极转变,特别是工作量合理分配,使三人团队协作更高效,为教师提供自我修复与充电时间,让他们能更充沛、细腻地关注学生成长。陈老师通过班级实例,展现了包班制度下教师与家长、学生关系紧密、氛围和谐的动人景象,彰显了包班制的优势。

刘利杰老师则聚焦于包班制度下家长观念的转变,她提到起初家长们对包班制心存顾虑与疑虑,但在包班团队的耐心沟通与不懈努力下,家长们逐渐认识到了包班制的诸多优势与显著成效。刘老师以温婉的语调,讲述了一段段包班教师与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共促成长的感人故事。

活动最后,钟世好主任分享了他在成都天府新区行知学校的考察心得钟主任向我们传达了民办教育在当前背景下的困境与挑战,在AI技术的冲击和人口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作为教师需要进行的自我成长。钟主任鼓励全体老师要向外生长、拓宽视野,向内求索、提升自我,向下扎根、深耕细作,向前笃行、勇攀高峰。作为润安公学的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好PD平台,扎实做好包班工作,与润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教育模式的深入探讨,更是一次上佳的师德师风的培训。在包班制度下,教师们既独立担当又紧密合作,共同践行润安公学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们对包班制的理解和认同,更为润安公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润安大讲堂第四期——“包班制”的探索与实践
润安大讲堂第四期——“包班制”的探索与实践
润安大讲堂第四期——“包班制”的探索与实践

1月6日,“润安大讲堂”第四期在中学部报告厅开讲,本期“润安大讲堂”由初中部主讲,分享主题为:“办温暖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聚焦“包班制”模式下育人工作的分享。此次活动由徐杨主任主持,校内各部门主管和全体教师现场参会,来自集团四川兄弟学校的同仁联线参会。

七年级包班团队的李玉、陈程和刘利杰三位老师,围绕“包班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分别从学生的成长、教师所得及家长的改变三个角度进行了分享。

李玉老师以七(1)班为例,生动展现包班制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她认为该模式深度整合学生情感、特长与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包班教师精心培育下,每位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学业上,包班团队实施“培优辅弱”计划,为优等生挖掘潜能,为学习困难学生巩固基础。李老师通过班级实例,描绘了包班教师紧密合作、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有序的美好画面。

陈程老师以七(2)班为例,分享包班制对教师成长的显著影响。她认为包班制在耐心提升、经验积累和师生关系和谐度方面带来了积极转变,特别是工作量合理分配,使三人团队协作更高效,为教师提供自我修复与充电时间,让他们能更充沛、细腻地关注学生成长。陈老师通过班级实例,展现了包班制度下教师与家长、学生关系紧密、氛围和谐的动人景象,彰显了包班制的优势。

刘利杰老师则聚焦于包班制度下家长观念的转变,她提到起初家长们对包班制心存顾虑与疑虑,但在包班团队的耐心沟通与不懈努力下,家长们逐渐认识到了包班制的诸多优势与显著成效。刘老师以温婉的语调,讲述了一段段包班教师与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共促成长的感人故事。

活动最后,钟世好主任分享了他在成都天府新区行知学校的考察心得。钟主任向我们传达了民办教育在当前背景下的困境与挑战,在AI技术的冲击和人口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作为教师需要进行的自我成长。钟主任鼓励全体老师要向外生长、拓宽视野,向内求索、提升自我,向下扎根、深耕细作,向前笃行、勇攀高峰。作为润安公学的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好PD平台,扎实做好包班工作,与润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教育模式的深入探讨,更是一次上佳的师德师风的培训。在包班制度下,教师们既独立担当又紧密合作,共同践行润安公学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们对包班制的理解和认同,更为润安公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润安公学成功举办PD系统填写培训会
润安公学成功举办PD系统填写培训会
润安公学成功举办PD系统填写培训会

润安公学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为了更好地完善家校联动,2023920日中学部在学部大报告厅举办了一场针对学校育人导师和学科导师的PD系统填写培训会。这一培训活动的举办旨在完善育人导师及学科导师对PD系统的填写,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同时也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动态。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与学生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次培训会钟世好主任向各位老师介绍了新PD系统的设计理念,并邀请了九年级年级主任徐杨老师分享的经验和最佳实践,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应对日常教育挑战。

培训会涵盖了多个重要主题,包括:

1.PD系统的更新环节及使用方法:老师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填写和管理PD系统,以更好地记录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

2.有效的家校沟通策略:徐老师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家校沟通策略,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沟通技巧:在填写过程需详细记录沟通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积极与家长互动,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这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反馈。钟世好主任表示:“我们深知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内进行,也需要与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次培训会为我们的教育者提供了更多工具和技能,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润安公学将继续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教育,同时不断改进家校联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学校期待未来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以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国家小学段义务教育类课程,以培养多元、专业、规划为目标,增设SEL课程,即心理课程,课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分层学案,分层作业,时刻关注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业水平。

TP课程
TP课程
TP课程

TP(Teacher-Project) 项目式学习是润安研发团队对项目式学习(PBL)和表现性评价(PA)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成果。


通过在老师引导、设计、参与和陪伴下,学生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在真实场景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根据学生天赋和兴趣,开设了七大TP课程,打造公学特色TP课程体系。七大TP课程包含科技、音乐、美术、食育、体育、外语、学科,包含50余种特色课程。

润安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开展“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为孩子们创设全面发展、形成特长、建立自信的多元平台。
德育生活Mora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