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课题《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学生个性化评估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圆满举行
在经开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区级课题《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学生个性化评估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于 12 月 4 日在未来教育中心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经开区教育领域的三位知名专家——郑勇主任、贺森老师和刘维全老师莅临指导,为我校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由小学部教学主任孔艳丽老师主持,首先由程进良校长代表润安公学致欢迎词。程校长强调课题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个性化评估中的应用,以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他向到场专家老师们介绍了 PD 教育生态系统,该系统围绕学生个性化全面成长教育规划动态指导系统,它具备的是三大基本功能:目标规划,动态指导和配套服务,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驱力。他鼓励课题组成员基于 PD 系统,深入研究这个课题,要勇于担当,积极探索,为提升我校乃至经开区的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随后,课题组负责人郅杏辉老师进行了详细的开题汇报。郅老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展示了课题组对课题的深入思考和充分准备。
三位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课题的创新之处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刘维全老师从课题界定、文献研究、研究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指导,强调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贺森老师则从学生评估的维度和指标、研究方法、应用场景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鼓励课题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评估体系。郑勇主任则从研究框架、研究目标、研究成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为课题组提供了清晰的研究路径和明确的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在听取专家建议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后续研究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他们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专家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细化和完善,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最后,我校教研部潘声福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感谢三位专家的专业点评和宝贵建议,并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向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课题组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专家的沟通联系,不断推动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此次开题报告会的成功举行,不仅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经开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本课题能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 PD 系统功能,为推动学生个性化评估的实践与创新贡献力量。
经开区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近日,经开区教育界的目光聚焦于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此次活动以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角的度量”为主题, 旨在通过不同教师的教学展示,探索更高效、更生动的教学方法。我 校小学数学组的刘雪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教师代表,以其精湛的教 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理念,赢得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在第一阶段,数学组的老师们 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教材,深入探 讨“角的度量”这一教学难点。大 家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了教学目标 和教学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展示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刘雪老师着手磨课。 她精心准备教案,设计了生动有趣 的课堂活动,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经 过多次试讲和调整,刘雪老师的教 学设计愈发完善,课堂效果也显著提升。
第三阶段,刘雪老师与数学组的同事们认真梳理教学语言,精心 打磨每一个细节。大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即将到来的经开区同 课异构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
终于,经开区同课异构活动如期举行。刘雪老师与来自其他学校的两位老师同台竞技,共同演绎了“角的度量”这一经典课题。刘雪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她巧妙地运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她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专家的好评。
活动结束后,专家们对三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进行了深度点评。他们一致认为,刘雪老师的教学设计立意很高,通过长度单位的度量、面积单位的度量的复习,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角的度量。同时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她的引导下能够迅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刘雪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经开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为刘雪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为经开区数学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 机会。我们相信,在专家和同行们的悉心指导下,刘雪老师的教学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为经开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激发兴趣,展现才华,共创数学新篇章
秋色缤纷,冬序开启,小学部也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手抄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数学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活动初期,学生积极响应,纷纷投入手抄报的创作中,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数学小知识、趣味数学题、数学家的故事等内容,精心设 计版面,用心绘制插图。每一份手抄报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和智慧,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风格。有的手抄报以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为设计元素,简约而富有 美感;有的则通过色彩丰富的插图和生动有趣的文字,将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些手抄报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体现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经过精心准备和创作,学生的手抄报作品终于迎来了展示和评选的时刻。教师们认真审阅了每一份作品,从内容质量、版面设计、创意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做到了准确无误,更在创意和美感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艺术才华。
在颁奖仪式上,学校领导和教师们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对他们的努力和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获奖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数学,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和魅力。同时,未获奖的学生们也深受鼓舞,他们表示要以此为契机,加强自己的学习,争取在未来的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次数学手抄报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创作手抄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活动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展望未来,小学部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高中语文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2024 年第 22 届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成绩斐然
高中语文组积极组织高中生参加 2024 年下半年第 22 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成绩斐然。获得省级一等奖 1 人,省级二等奖 1 人,省级三等奖 3 人。王书峰老师获辅导奖省级一等奖。
此项赛事由教育部批准(教监管厅函〔2022〕13 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大赛以“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助力语文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
第 22 届省级赛的题材范围是“阅读”,包括文学作品、学术性(论述性)作品以及各种实用类作品等。引导学生要针对文字类文学作品,而非影视作品,也非阅读“社会人生”等。提醒学生侧重在展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以“阅读”为题材的写作,可以侧重于描述个人的阅读经历和经验,也可以侧重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鉴赏,以及阅读带给自己的感悟和启迪。应立足于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现真实的阅读感受,不泛泛而谈。参赛作品的篇幅要求 1500 字左右。
针对此要求,我们建议学生将写作范围收窄,围绕“阅读经典”,可以立意为:
“阅读经典,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 “在阅读经典中成长”
“品经典之韵,传文化之魂”
“经典阅读,让文化薪火相传”
“读经典,承传统,铸未来”
“经典浸润心灵,文化传承不息”
……
同学们积极投入备赛当中,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
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倾注于文字之中。他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比
赛中。我校高三学生成绩斐然。获奖名单如下:
参赛文题 | 作者 | 等级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高闯 | 省级一等奖 |
在文字的树荫下成长 | 李月月 | 省级二等奖 |
在阅读中邂逅孟子的浩然与道义 | 方健宇 | 省级三等奖 |
沉溺于诗,漫步于心 | 李鑫 | 省级三等奖 |
清风不解落叶,阅读教化我心 | 方浩翔 | 省级三等奖 |
指导教师奖 | 王书峰 | 省级一等奖 |
通过连续多届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我们见证了学
生们的不断进步和成长。他们在比赛中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更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相信,这些经历将成
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
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文学的道路
上越走越远。
“同课”绽放精彩“异构”呈现特色
——初中语文组举行七年级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深化生本课堂教学研究,12 月 9 日、10 日两日,初中部七年级语文组举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林功成老师以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学生根据要求默读文章,整体把握三只猫的基本信息,此环节培养学生从文本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接着,林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侦破“案件”,详细剖析“芙蓉鸟被害案”的始末。学生踊跃参与“破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探究从第三只猫被冤枉中
得到哪些教训,引导学生感悟保护动物,关爱弱小,遇事不可主观臆断的主题。整堂课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韦国老师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即说“猫” ——说“我”——说“我们”,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课堂由夏目漱石《我是猫》里的一句话导入,以问题激趣的方式引入课题,随后,进入“说‘猫’”的环节,整体感知猫以及猫所带给“我”的“乐”与“痛”,然后再到“说‘我’”环节,和学生一起研讨探究“我”的
任性和反省,并结合链接材料探究我永不养猫的深层原因,由浅入深,由对猫的偏见到对人的偏见,自然引出作者对民主平等的追求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最后再折射到“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李珊珊老师创新性地运用名片设计小游戏,巧妙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课文内容,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她精心选取“芙蓉鸟被害案”为切入点,特别是对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进行了深度剖析,引人入胜。通过构建“时光倒流拯救小猫”的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探索文中角色
——“我”、三妹、妻子、张妈及李妈等内心世界的热情,深刻挖掘了文本的隐含意蕴。此外,她还巧妙融合时代背景,对文章深层意义进行了独到解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每一场教研都是一次成长。相
信初中语文组的老师们能以此次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契机,将
新理念、新思想、新教法融入课堂
教学,深入研究“生本课堂”的教
学模式,共同提高、内化,在教研教改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同课异构展风采,互学共研促提升
——高中生物组同课异构活动
为了践行新课标理念,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同年级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共享,优势互补,我校高中部生物课改组于 2024 年 11 月 12 日上午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围绕着课题《植物生长素》展开,由程义焕和梅希两位老师分别为大家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纷呈的生物课堂,虽然课题相同,但是却别具一格,共同探索生物教学的创新之路。
程义焕老师的课堂分析讲解透彻,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能力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课堂中,以探究向光性的内因为
主线,通过观看视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学生扮演等
多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梅希老师的课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精准到位,脉络梳理清晰,课堂互动良好。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回答问
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繁且有效,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和创新之处。
最后是互学共研活动。在评课环节,高中生物课改组的老师们一一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听课感受,肯定两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提出了个人的不同见解,互学共研,共同提升。
总之,此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落幕。它不仅为参与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是为今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创新思路。我们相信,每一次这样的思想碰撞都会在教育的长河中激起美丽的浪花,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向着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发展,让更多学生受益于精彩而富有深度的生物课堂。
我校学生晋级“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决赛
近日,从 21 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我校高二(3)班的宋春曼同学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出色的临场表现,成功通过复赛阶段,晋级即将于 2025 年 1 月 5 日举行的全国决赛。
本次大赛由外研社主办,旨在激发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升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生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语言盛宴。宋春曼同学在复赛中,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沉着冷静,发挥出色,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风采和实力。
据悉,决赛将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举行,届时,宋春曼同学将与其他晋级选手一起,争夺最终的荣誉。为了能够在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宋春曼同学正在积极备战,她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力以赴,争取为学校争光。同时,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素养,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外语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让我们共同期待宋春曼同学在决赛中的精彩表现,祝愿她能够勇攀高峰,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