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育TP课程探索自然——养蚕笔记

时间:2021-05-11

 

大自然的神秘再次激起我们探索的勇气,这学期老师继续带领我们走向探索自然之路,蚕是神秘而有灵性的生物,养蚕成为我们这学期探索的主题。来吧!快来欣赏我们的养蚕之旅,我们将为你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第一周,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寻找桑树,认识桑叶,仔细观察,认真笔记。

第二周我们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蚕卵,用心孵化,可爱的小蚕宝宝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啦,它们又黑又小,头大身体小,就像小蚂蚁,难怪人们叫它蚕蚁。我们精心地喂养,可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吃桑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才明白,我们摘得不是桑叶,实践出真知啊,如果没有经过喂食,我们是不会知道上周寻找的桑树是错误的。老师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桑叶,摘来了各种和桑叶相似的叶子,让我们进行辨别。终于我们找到了它们的细微差别。现在我们找到了校园里各个角落里的桑树,原来我们的校园里隐藏了这么多桑树!

 

 

我们精心喂养,细心观察。以前我们只在书本上学习蚕的一生。现在,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蚕眠、蜕皮、吃食、排便的全过程,蚕经过四次眠,四次蜕皮,第三次蜕皮后,蚕就到了四龄了,这时候它的背上出现了两片月牙一样的图案,很漂亮。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帮助蚕宝宝清理粪便,原来蚕宝宝的粪便叫做蚕砂,一点也不脏,它可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哦,具有祛风湿,和胃化湿的功效,还可以做成蚕砂枕头,也能用来给植物施肥,于是我们把蚕砂收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了快乐,释放了爱心。

四次蜕皮以后,结合实践,我们又系统学习了《蚕的一生》理论课程,理论的学习,为我们解开了观察中产生的很多疑惑。我们知道了蚕身体两边的九对小黑点的名称叫气门,是供蚕呼吸用的,原来蚕不是用嘴巴和鼻孔呼吸的。我们还知道了蚕的眼睛长在头部,距离它的嘴部很近,左右两侧各有六个单眼。不过它的眼睛并不发达,只有一些感光细胞,所以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并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我们还用各种方式来把蚕宝宝的一生呈现。

 

这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有些蚕宝宝不爱吃桑叶了,身体发亮透明,灯光照射下显得美极了,有时会仰着头,有时会到处爬行,似乎在寻觅着什么。咦…怎么啦,蚕宝宝生病了吗?正在我们发出疑问的时候,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们:那是蚕儿变老了,要结茧了,它们正在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结茧场所呢。于是,我们开始动手为蚕宝宝制作结茧的家。大家积极协作,大胆创新,为蚕宝宝制作了精美绝伦的家。

终于蚕宝宝结出第一个金丝茧,我们亲眼目睹它吐丝裹缚的全过程。人们常常用“作茧自缚”来描述这个过程,但是我觉得蚕儿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才裹缚自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珍贵的蚕丝才这样牺牲自己,我们应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涅槃重生”来赞美它们更加合适。

五月初,我们恋恋不舍地看着我们可爱的蚕宝宝织出五彩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通过这次养蚕课堂的学习,我们对大自然、对生命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热爱和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同时这个过程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的耐心以及爱心,让我们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我们对这样自主学习性的课堂充满兴趣和热爱,期待我们的蚕儿赶快破茧成蝶,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文图|美育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