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十月份,润安少年军校行为素养处一、二年级开展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PBL课程。
课程开始前,项目组老师先来一轮头脑风暴,集体讨论备课,设计课堂流程。接着开始精心制作课件和课堂教具,重复磨课。每一位老师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牵涉学科知识熟稔于心。
第一周课程主要是项目启动。一二年级老师别出心裁讨论出个性的分组形式,有的报数分组,有的以幸运抽取卡片形式分组,孩子们对这种游戏式的分组充满兴趣。在团队建设中,老师们研究了很多小游戏。这些小游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PBL课堂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们很快讨论出自己的队名、口号与庆祝方式,并大胆上台展示。
团建后,一,二年级老师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抛出驱动型问题,分别以“如何拯救北极熊”,“如何拯救垃圾星球”为问题导向,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讨论、探究、查阅资料、制定方案。经过一番激烈的头脑风暴后,各小组定位好每个组员的职责,很快制定出自己的方案,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有以设计垃圾分类机器人的形式展示。在此过程中,老师做的既不是授之以“鱼”也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索“鱼”和“渔”,充分相信孩子,放手让每个孩子展现自己的特长,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领导力。
第二周课程进入核心知识“垃圾的四分法”,对此知识的传授,老师们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制作四种垃圾桶,以及垃圾卡片,并自己亲手粘贴四种垃圾的标识。知识前测时,让孩子们自行投放垃圾卡片,然后对一些有争议的垃圾的属性进行讨论和探究,在查阅资料中,孩子们知道了大棒骨因为难分解属于其他垃圾,面巾纸因为具有水溶性属于其他垃圾,不是所有的电池都是有害垃圾等等。探究学习完核心知识后,后测环节发现每个孩子对身边常见垃圾的属性都能掌握的很好。有些孩子甚至能将大型垃圾拆分分类,他们知道教室里的盆栽枯萎后需要将花盆分在可回收(塑料花盆),或是其它垃圾(陶瓷花盆),土渣分在其它垃圾,枯萎的绿植需要分在厨余垃圾。课前10分钟,每个孩子会收到一张下课通行证,在通行证上回答完检测当堂知识的问题才可有下课资格。
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而且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在寝室和教室他们能将垃圾简单分类,知道牛奶盒需要踩扁投放,矿泉水瓶需要把盖子拧开再踩扁投放。知道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还学唱了很多垃圾分类的快板,以歌谣和情景剧的形式对身边的同学进行宣传,同时也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家长。和家长一起将身边的一些垃圾变废为宝制作成一些手工艺品或是有用的容器。
此次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PBL课程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有意义的研究中,所学知识比传统课堂掌握得更牢固与长久,也真实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以学科来划分知识,而是通过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真正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21世纪发展人才!(行为素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