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规则

时间:2024-12-31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3.1《维护规则》优秀教案

                    主备人:裴加凤  参备人:杨晓辉

                  使用时间:918  使用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分析

《‌维护秩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围绕社会秩序展开,‌介绍了社会秩序的含义、‌类型、‌作用以及维护秩序的重要性。‌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秩序和规则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观念及法治意识逐渐形成,‌但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虽然他们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但不少学生还未真正认识到社会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有时会对规则产生反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秩序和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同国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管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道德修养‌:‌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培养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明确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健全人格‌:‌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

‌责任意识‌:‌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积极承担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社会秩序的含义、‌类型及其重要性‌

社会规则如何维系社会秩序‌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入理解社会秩序和规则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五、教学过程

【导入】请一个词语来描述这样的场景。

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

学生:

教师: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思维延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遵守生活秩序的场景?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在教材中P23P25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

2.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作用)

3.社会规则的含义和种类

4.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授新课】

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

思考: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学生:社会管理秩序、交通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教师归纳:社会秩序分为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探究分享】2020年,疫情之下,中美两国社会秩序对比

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

教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国上下联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七月份以来,美国新冠肺炎日新增确诊病例连创新高,多地叫停经济重启计划;多地爆发大规模枪击事件, 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国性抗议活动仍在持续。美国内乱象重重,抗议前景不明,经济重启计划严重受挫。

思考:你愿意在哪种环境中生活?为什么?

学生: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教师: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违章停车、中国式过马路、酒后驾驶

教师: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无序化状态,社会将会混乱不堪,社会生产和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所以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因为:(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社会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设置疑问】维系社会秩序要依靠什么呢?——社会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规则?

学生: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没错,他还包括了道德、纪律、法律。

【材料】材料一:1.不能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2.走廊内靠右侧单排行走

3.禁止打架斗殴

4.见到老师要问好

5.按时完成作业

……

材料二:1.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2.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3.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4.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插队

……

材料三:1.禁止车辆闯红灯

2.必须赡养老人

3.劳动合同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

4. 违法行为必须接受处罚

……

这三则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

教师: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合作讨论】案例一:近日,影星甑子丹在沈阳出席活动时,过度安排安保员人,造成大量人员围观,造成拥堵并引发网络舆情,遭社会舆论谴责。事后,甑子丹通过微博向社会诚恳道歉。

案例二:202394日,在烟台开往贵阳的列车上,一男子霸座,铁路警察再三警告拒不让座。该男子后被公安机关强制行政拘留。

以前后桌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1.两个案例有什么异同之处?

2.案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违反规则受处罚: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六、课堂总结

思维导图:

 

 

七、课堂检测

1.“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越位犯规”是足球赛场的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②生活处处有规则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青少年年龄小,与规则无关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8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戈尔动物园老虎散养区,最终发生悲剧。这个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秩序是自然形成的

②遵守规则是对自己生命的保护

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④在危险地方要遵守规则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题是遵守社会规则,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然而,在讲解遵守社会规则的基本概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其次,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例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还不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讨论成果,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点评环节,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点评还不够到位,没有及时指出他们的亮点和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首先,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的含义和价值,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实际应用。其次,我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最后,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及时指出他们的亮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