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时间:2024-12-31

课题:册第四章   3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中学部  七年级  地理学科     

地理备课组        主备人:陈程    参备人:李小娟

备课时间 11.14            使用时间 12.17

[教材分析]

这一章节是对气候要素之一 —— 气温的深入探讨。在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中,前面的内容已经让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而本节内容则聚焦于气温这个具体的气候要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气候的理解。

它为后续学习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以及世界的气候类型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因为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方法,如地图的阅读、地理位置的确定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气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感受到气温的高低变化和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可能接触过一些与气温相关的知识,如温度计的使用、天气的变化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等温线图进行分析。

3、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直观教学法。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冷热是指什么?你对冷热的变化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并分享观点

以日常生活为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什么气温?

2.气温的单位是什么?

 

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

2.气温的单位一般用°C表示,读作“摄氏度”。

 


新课讲授

2.气温的观测

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3.气温是如何测量得出的?

4.通常,一天要观测几次气温?分别在什么时间段测量?

 

1.气温是用放置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

2.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可以不完全一样。)

 


拓展延伸

百叶箱中观测气温



活动探究

读图4-2-1,回答问题:

1.读出该地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数值,并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

2.议一议,如何用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12时为3°C,8时为7°C14时为15°C20时为12°C

   日平均气温为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数值的平均数:(3+7+15+12)÷ 4 = 9.25°C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所有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展示评讲

3.气温的影响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气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衔接过渡

日常生活中,你感受一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新课讲授

晨凉、午热、夕暖、夜寒


展示评讲

1.一天中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刻?各是多少摄氏度?

2.气温日较差怎么计算?

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低气温25°C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高气温31℃。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

 气温日较差=最高温31 - 最低温25 = 6

 


衔接过渡

那么同学们,一年之中气温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新课讲授

某地一年中气温的变化为气温年变化。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春暖、夏暑、秋凉、冬寒


活动探究

读图,总结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有何不同?

你知道南半球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吗?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

北半球海洋:最高温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2月。


活动探究

根据表格中的资料,按照提示步骤,绘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

1)绘制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温度差值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时刻的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上注出来,并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4)在适当位置写上图名。

 



1.合肥市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几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几月?

2.计算合肥市2019年气温日较差。

3.说说合肥市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1.合肥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

2.合肥市2019年气温年较差为:27.9℃ - 2.9℃ =25℃

3.合肥市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较温暖,气温年变化较大。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天气预报:今天合肥最高温18℃,最低温12℃,今天合肥气温日较差是(   

      A.    6°         B.    6 

      C. 30°         D.  30

2.下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该地肯定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3.下图是合肥市50年来气温变化统计图,关于图示期间内合肥气温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线上升           B.波动上升   

C.直线下降           D.波动下降

教学反思

在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时,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但是,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语速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语速的控制,确保学生能够听清讲解内容。在绘制气温曲线图和分析气温变化原因的环节,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会做或做错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课程结束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但是,总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