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主备人 | 李珊珊 | |||
课 型 | 参备人 | 林功成 | 韦国 | |||
上课时间 | 10月9号 | |||||
教案上传时间 | 10月10号 | 集备时间 | 9月29号 | |||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见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见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代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要遵守诺言,不要失信不义。课文通过对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语气、语言和神态的描述,刻画了元方的聪颖机智、懂得为人的形象。文章采用了对话的方式,通俗易懂,且言简意赅。 该文章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自学能力,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读等方式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学生容易忽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因此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在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注重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在文言文朗读和情感体验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加强朗读指导和情感渲染,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文章的韵味和美感。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 ||||||
教学过程 | ||||||
备教材 | 备学生 | |||||
【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不(fǒu) 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则:就,便,那么。 顾:回头看。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并进行翻译。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 文言积累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词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5.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6.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明确:(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得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文言知识积累】 1.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称呼,找出来,并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是尊称,敬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总结】 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知礼守信,让人敬佩。其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学完本 课后,大家都能做一个懂礼识仪、正直不阿的人,同时也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 ||||||
【板书设计】 |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文、译文、课下注释背诵。 2. 完成《畅行课堂》相关练习。 | |||||
【教学反思】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道理,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比较深刻。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加强课堂互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将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