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

时间:2024-12-31


 

《济南的冬天》

主备人

林功成

 


参备人

李珊珊

韦国

上课时间

9.9




教案上传时间

9.10

集备时间

9.6

【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

3.品味精美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填空仿写,掌握济南冬天众多的山水景物,欣赏景物之美和其中蕴含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     通过感悟语言手法,掌握作者把济南当做一个人来写,表达对济南喜欢、喜爱之情,离开后的思念、眷念情感。

【教材分析】文题济南的冬天点明特定季节和写作对象,与文章开头结尾相呼应,蕴含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体印象和赞美之情。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初步有了这种审美能力,尽管还是浅层次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引导到入口处,让他们介入这个审美思维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赏是目的,析是手段。

教学过程

备教材

备学生

【新课导入】

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如水墨画般的济南的冬天吧!

【预习检查】

1.字词积累

济南       真得    伦敦     暖和       髻儿     看护   

         着落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响亮: 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意义相近。

温晴:天气温暖、晴朗。

出奇:特别、不寻常。

安适:安静而舒适。

慈善:原指仁慈、善良,有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贮蓄:储存积蓄。

空灵:本课指清亮,透明。

2.作者简介

    舍,现代著名作家,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66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诙谐幽默、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儿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赶集》《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整体感知】

1.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1

写济南冬天的山景、水色(2-6

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7

2.作者采用什么写作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采用对比手法。把济南和北平比较,突出济南没有风声;与伦敦比较,突出济南响晴;与热带比较,突出济南温晴。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作铺垫。

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说明: 32ACCC78-BA85-4c6d-B924-519F4AB37FFF

4.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拟人,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5.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采用什么修辞?突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拟人。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并分组讨论1-4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自上而下。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的写出秀美的山景。顶、镶、穿、露四个动词,突出薄雪覆盖下山的秀美动人。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妙”在何处?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后矮松比作日本的“看护妇”,以松尖的白雪比“一髻儿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青松的秀美形态。(2)用了拟人的手法,“镶”字用的很妙,作者赋予山尖白雪灵巧的双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样子比作带水纹的花衣,又将薄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小山娇美的姿态。

3.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相应的例子。

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后矮松秀美形态,借矮松写出了雪的形态;用“花衣”比喻雪色,把山坡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穿上了花衣,显得秀美动人。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把斜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描绘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4.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既是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美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5.“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卧“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村庄、雪以人的动作和姿态,富有生命力,并且呼应“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突出了一种舒服、安适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和前文第2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说明: IMG_256

说明: IMG_256

7.第七段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有什么作用?

    强调冬天时节,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

【思考探究】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拓展延伸】

《济南的冬天》的写作特点:

1.以“温晴”为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和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说明: IMG_256

【作业布置】

分层作业1:学了课文,请你回想下自己家乡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仿写作文,不少于200字。

分层作业2:熟悉并了解比你手法。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散文,这样的美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初一学生已经初步有了这种审美能力,尽管还是浅层次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引导到入口处,让他们介入这个审美思维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赏是目的,析是手段。所以,这节课我从词、句、段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想像、去体味,教会了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的阅读方法,作业的设计,更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整个课堂设计层次井然,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有序的思维状态下,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但是在授课中,我也强烈地感受到,因为受限于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散文的阅读量比较少,导致对散文语言的感受力不强,影响了对本文美的品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