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雨的四季 | 主备人 | 韦国 | ||
课 型 | 阅读课 | 参备人 | 李珊珊 | 林功成 | |
上课时间 | 9.19 | ||||
教案上传时间 | 9.19 | 集备时间 | 9.10 | ||
【教学目标】 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3.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难点:品味诗化的语言,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它是写景抒情散文。要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其情趣美。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因此,赏析好本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加之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故方法的指导更为迫切,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侧重方法指导。
| |||||
教学过程 | |||||
备教材 | 备学生 | ||||
【新课导入】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淅(xī)淅沥(lì)沥 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 高邈:高而远。 莅临: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粗犷:粗豪,豪放。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切。 3.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情。 2.请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对雨的喜欢。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我”对雨的爱恋之情。 3.这四幅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交流点拨】春雨图:轻柔而娇媚。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我们将五官都调动起来,能看到树木“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夏雨图:热烈而粗犷。夏雨倾盆,丰满大地,展示诱惑,整段文字充盈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端庄而沉静。在这里,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伤感。在这里,秋雨只是轻轻地倾诉和沉思,它纯净了人的灵魂,让淡淡的情思萦绕心头。 冬雨图:自然而平静。冬雨透明,幻化为雪花精灵,给人间带来蜜情,送上一年中的最后一份礼物。
【思考探究】 1、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作者把春雨比作一个娇媚的少女,把秋雨比作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这样写很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趣味,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2、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交流点拨】(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降临时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雨后小草的生机。(3)“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热爱。(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一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也顿时柔软”“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3、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点拨】(1)调动感官显色彩。如描写春雨,作者从听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视觉(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嗅觉(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2)巧用修辞绘神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四季雨的不同妙趣。 (3)按照顺序分层次。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很清晰。 (4)融情入景巧抒情。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不管是哪个季节的雨,都融入了作者的浓情厚意。
【课堂小结】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时,只要用心观察自然,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拓展延伸】 请你抓住某个景物的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交流】一棵千年古树,树叶稀疏,枝干粗大,裂痕斑斑,错综复杂的树枝像瘦骨嶙峋的人一样没了活力。它的叶,没有花的陪伴,愈发的苍白;它的枝,没有鸟儿的嬉戏,愈发的落寞;它裸露的根,没有雨露的滋润,愈发的干枯。是否像年老的智者一样,它也经历着孤独与衰亡?又有谁能来拯救它将逝去的生命?或许,作为建筑的材料它已经不再合适,徒留叹息在一片篝火之后。
| |||||
【板书设计】
四季的雨(美) 夏雨:热烈粗犷 对雨的爱恋 秋雨:端庄沉静 对人生的追求 冬雨:自然平静
| 【作业布置】 一场雨是凄清落寞、是豪爽痛快、还是缠绵旖旎……可能攸关那段故事、那份回忆……请同学们完成一篇有关“雨”的散文。
| ||||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和文本多次深入的接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感受到雨的美,雨的可爱,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拟人化,使自然景物可亲可感,新颖别致的比喻将雨的可爱姿态写得独具魅力,作者心中的雨随着文字洒落到读者的眼前,这样的娇媚多情的雨,只有多读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让学生们有的放矢的读课文,赏析句子。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些遗憾的是,局额限于教学时间短紧,当堂朗读的时间有些少,我督促孩子们在课下认真朗读,多加朗读,争取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期待很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