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咏雪》 | 主备人 | 林功成 | ||
课 型 | 参备人 | 李珊珊 | 韦国 | ||
上课时间 | |||||
教案上传时间 | 集备时间 | ||||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教材分析】《咏雪》一文是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个单元的课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咏雪》全文仅71字,展现出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出古人家庭文化教育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古代典型的书香门第。 【学情分析】集体备课研讨 | |||||
教学过程 | |||||
备教材 | 备学生 | ||||
【新课导入】猜诗谜:没枝没叶没人栽,一夜北风银花开。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 【预习检查】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志人笔记小说集。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世说新语》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精神面貌、意味隽(juàn)永。 走进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即:是,就是。 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思考探究】 【拓展延伸】 谢道韫晚年,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保佑。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 |||||
【板书设计】 | 【作业布置】 作业1:背诵全文、译文、课下注释。 作业2:完成畅行课堂相关练习。 | ||||
【教学反思】 教授《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篇,我深刻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与挑战。此课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才情与风骨,也促使我反思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字词等文言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让学生融入魏晋风度的世界,感受雪中之趣与诗之韵。然而,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对古汉语表达的细腻与含蓄理解不足,影响了对文章深意的把握,尤其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方面,班级里只有个别学生例如吕智鑫同学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这给学生在理解文章方面带来了困难。 为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尤其是注重学生对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的积累,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哲思。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拓宽视野,深化对古典文学的认识与理解。 《咏雪》一课,让我看到了学生在古典文学学习中的潜力与不足,也为我指明了未来教学的方向与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