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七 年级上册备课教案
课 题 | 《再塑生命的人》 | 主备人 | 李珊珊 | |||
课 型 | 常态课 | 参备人 | 韦国 | 林功成 | ||
上课时间 | 10.24 | |||||
教案上传时间 | 10.24 | 集备时间 | 10.19 | |||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描写的分析,了解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深情。 难点:品味课文中描写作者心路历程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独特的感受。 | ||||||
教学过程 | ||||||
备教材 | 备学生 | |||||
【新课导入】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海伦·凯勒 【预习检查】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曾获“总统自由勋章”。 字词见PPT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2.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凯勒的感受又是如何的? 4.找出文中表示“我”的感情变化的词语。 【思考探究】 1、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2、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3、谈谈你对课文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此题目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析题目的含义”的题型,答案见PPT
4、你最喜欢哪些段落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此题拓展,让学生通过语句的赏析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拓展延伸】 海伦·凯勒用自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昭示了残疾人的尊严,她是残疾人的榜样。请大家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例。 ——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史铁生...... 【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 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 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海伦凯勒 | ||||||
【板书设计】 | 【作业布置】 完成《全品》 收集古今中外身体残疾却付出艰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案例,写一段文字赞美他\她们 | |||||
【教学反思】 教授《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我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情感深度与力量。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海伦·凯勒如何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克服盲聋哑的重重困难,不仅学会了语言文字,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学生们被这份坚韧与师恩深深打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情感朗读等互动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同时也努力让学生以文中的语句为抓力,来分析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文中的情感。反思时,发现激发学生同理心的同时,如何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价值与教育的力量,是我未来教学需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