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导师,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在朝夕相处间,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改变、进步,做他们人生成长的陪伴者。
本期【师说】,小润君采访了未来教育中心孙子昌老师,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教学故事。
孙子昌老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现任MYP部设计学科组长、协调员助理、学生中心助理,省级刊物发表教育类学术论文一篇,指导学生获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曾被评为未来教育中心优秀班主任。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内心长久以来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大学毕业后,孙老师选择用教师的身份重新走进校园。
作为未来教育中心MYP部设计学科组长,孙老师负责教授全部年级的设计课。同时长期研习音乐,高质量通过中音协钢琴10级,美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省级铜牌,获赴美国休斯顿大学Moores音乐学院访学资格的他,也是润安特色TP课程(乐团)的一名老师。
不仅带着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设计课程,还把音乐的种子播种在他们的心田。他是如何让自己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
孙老师透露:“首先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与同理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保持高昂热情的基本前提;其次要通过实践,尽可能将自身发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成就学生中实现自身良好发展,这是保持高昂热情的不竭动力。”
MYP课程自有一套规范、成熟、先进的体系框架和实施原则,三大课程、四大政策、五类学习方法、六条教学方法、十项培养目标等等,都是具体教学实践的总抓手与落脚点。孙老师表示在日常教学中,润安致力于做课程融合,打造特色学科,首先是吃透、消化部颁教材与课程标准,再融入MYP的概念与全球背景,提线串珠,做好重塑。
具体到其教授的设计学科,孙老师不仅关注学科下设的数码设计、产品设计与综合类设计,在结合国内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之外,更多的加入诸如各类交互式产品设计、视频与图像编辑、主流程序语言、机器人、单片机、3D打印等特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他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敢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学习的主人。
21世纪是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发展、全面普及的世纪,信息素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孙老师称学生在设计课堂上能广泛使用计算机,学习基本操作方法和各种实用软件,渐渐地,孩子们不仅能相对高效、精准地收集和组织信息,更能通过计算机技能设计和输出内容,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铺设了一块重要基石。
“我想这些孩子虽个性迥异,却无一不渴望着爱。我希望这些孩子永远健康快乐、自信阳光,爱自己、爱他人。”孩子眼中温和而坚定的他,既是良师,亦是益友,始终怀着一颗温暖的心,陪伴学生由内而外,全面立体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