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借十九大召开的东风,我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声诵读经典——润安公学初中部“桃李杯”第一届诗歌朗诵会六年级分会,于12月11日晚在中学部报告厅拉开帷幕,六年级全体师生在此共度良宵。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六(1)班同学为我们精彩表演了《诗经》中的《关雎》,再现了古人对爱情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半部《论语》治天下,六(2)班的论语篇,教我们学会学习,追求真理,教我们道人致礼,学会做人。先哲的谆谆教诲,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秋天,一个思绪翩跹的季节,有愁思也有温柔,有萧瑟也有浪漫。六(3)班思秋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别样明媚的秋,激发了同学们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中华美食文化亦源远流长,宋代大诗人苏轼笔下的美食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六(4)班同学的古诗朗诵――美食篇,诠释了一个吃货诗人的坚强、洒脱、旷达与无奈,我们学到了先生身上迸发着的智慧光芒,学会了对万事万物当有耐心和静气,有了这样的宁静、安静、平静,才能超凡脱俗,抛却烦恼。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些催人奋进的爱国诗篇激起了多少人的爱国斗志。六(5)班同学慷慨激昂的《满江红》配上刚劲有力中国功夫,豪迈的气势感染着同学们,激励着他们的拳拳爱国之情。
皓月当空,对月抒怀。我们跟随六(6)班同学的赏月诗,时而静思时而亢奋,时而低头吟哦时而引吭高歌。
“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难相会,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六(7)班的送别诗,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人间最难舍的离别之情,使我们懂得惜取眼前人,更加珍惜情谊。
优美的诗歌给我们留下了美丽的回忆,六八班的压轴节目――飞雪篇,把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他们的节目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精彩地演绎了锦心绣口的咏絮之才女的咏雪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红泥火炉会故友的温暖如春的融融诗情,形象地再现了雪夜追单于的豪迈气概,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千万孤独”的老人雪中垂钓的悲凉画面……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将一首首古诗串连起来,讲述着古诗里冬天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左世起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赢得全体师生阵阵喝彩。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如同会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六(9)班的读书篇,让我们又明白一个道理:在丰富人生阅历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指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活动结束,凤主任做了总结性发言,希望同学们继续多读古诗。同学们也意犹未尽,对会场恋恋不舍,又进行了二十分钟的拉“诗”比赛,他们积极踊跃,一首首名篇佳作脱口而出,余音绕梁,响彻云霄。将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千秋风韵知年少,一片诗心出润安。
润安少年,好样的!愿你们多读古诗,好好学诗,愿你们个个“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图/文 六年级 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