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初中部六、七年级开展无锡、苏州研学旅行活动
已然暮春,惠风暗至,微熏,把氤氲了半季余的江南春,悄然吹送。其中似有悠悠古韵馥郁,柔情召唤。于是乎,4月12日清晨,我校初中部六、七年级全体学生便因着这滤尽咸腥的和面东风,寻美,一路向东,奔赴无锡、苏州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研学旅行活动。
于蠡湖邂逅
功成后三千浮名尽皆抛却,才子身退,偕佳人泛舟游湖,于是这世上便有了一个关于你的传说,千年未泯,千年后仍在吸引。4月12日下午,于天人合一的水墨丹青里,六、七年级师生终得与你邂逅,虽然只是一瞥,但不妨其在五百师生的记忆里绘成永恒。中央公园,是这次蠡湖行驻足最多的地方。“宙斯神坛”、“凯旋门”、“史前石阵”、“贝伦塔”、“乡村教堂”和“水庭院”等旁均留下了润安师生的身影,此刻虽未能尽阅蠡湖,但在它的秀丽毓秀中仿佛又看到了它“求同存异”和“中西联璧”的宏大气宇。
温历史厚重
与蠡湖作别,便逢着了今天主要的研学地——三国水浒城,三国水浒城位于无锡西北面,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迎面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背面是十里葱茏的军嶂山,穿插其间的人文景观和经典演出堪称精妙绝伦,其中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的绵长和厚重。
三国城内场景宏大, “吴王宫”、“甘露寺”、“曹营水旱寨”、“吴营”、“七星坛”、“跑马场”、“点将台”等几十处大型景点,无不具有浓郁汉代风格,除此之外,精彩的实景演出《桃园三结义》《刘皇叔新春游园大拜年》和《三英战吕布》,以及《汉学天下》的着汉服知礼节的体验式学习,更是让学生领略汉代历史的厚重和华夏文明丰厚的底蕴。
水浒城州县、京城、梁山三区,实景再现,古风浓郁,混插《徽宗赐婚》《金连招亲》《武松斗杀西门庆》等演出,真实反映了北宋时期中下层社会生活的概况,再现了北宋时期的历史风貌。
闻钟声悠悠
还记得姑苏城外夜半的钟声吗?那悠悠了千年的钟声,在历史无数次的翻淘里依然空灵。4月13日上午,六、七年级师生循着这钟声,来到了本次研学的第三站——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西郊,成名于张继所题的《枫桥夜泊》,寒山寺主要由大雄宝殿、钟楼、碑廊、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寒山寺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枫桥夜泊》更是寒山寺中的一绝。
紧随导游,师生一行,观古寺,读古诗,听故事,悠悠也便如了这空灵的钟声,于脑中空谷回响。
赏园艺精萃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寻美江南,园林切不可错过。
本次研学的最后一站,便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狮子林。它是一座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倪俊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狮子林虽小,但园内有假山和池塘相映成趣,有亭台楼阁、曲屈长廊,还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置身于园内,园美如画,人影绰绰,也便入了画,装点了景,同时在这种艺术的审美享受中,也便懂了深植于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寻美之行,充实而短促。在收获满满之余,又未免不舍。此行不虚,此情难寄!姑且拈一旧词吟罢!
《调笑令•将去》
将去,将去,腹满离愁别绪。清风送雨意浓,杨柳依依醉同。同醉,同醉,归去江南憔悴。
(文/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