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诞生

时间:2024-12-31

主 备 人:任伟                   参备人:范存娟

适用年级:                     备课时间:9.27

课时教案名称(课题)

16.1    生命的诞生

教学日期

10.8

教学班级

3

课型

R新授课

£复习课

£习题/试题讲评课

针对班级学情分析的教案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的地球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千姿百态的动物,还有神奇的微生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 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

1.神创说: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 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 腐肉生蛆)。

3.宇宙发生说: 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学进化说: 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展示科学家关于人类起源方面的几种假说,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假说,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知道后面的米勒实验的结论也仅仅只是一种假说。  

[设计思想]通过自由发表议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同意“化学进化说”的观点。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40亿年前的地球状况,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思考题。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

思考题(课件):

1.地球产生的年代?

2 原始地球的状况如何?

3.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一个很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熔岩横溢、电闪雷鸣、烟尘滚滚。原始大气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气、氢等简单物质。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便开始了。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思考与讨论】

1.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米勒的实验引起同行的注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米勒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如何进行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教师活动: 出示幻灯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即酵母菌体内转运丙氨酸的tRNA)。

教师活动: 这两项发现,对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设计思想:通过介绍我国为生命起源问题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要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努力学习动力。

教师活动: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从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到原始生命

   提示:我们学过的病毒的结构就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课件展示: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

      2.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教师小结:生命起源的过程(课件展示)

结合课件讲解生命起源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整个生命起源的过程,了解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进而说明化学进化学说目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与开始学生的猜想形成互应。

教师活动:思考题(课件):

1. 有人说,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因为从陨石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如果真是这样你能用类似“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地球生命的起源过程吗

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生物

师生活动: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原始地球条件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地球,不具备这些条件,现在的地球不再是一个到处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电闪雷鸣、熔岩横溢的地球,而现在大气与原始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现在的地球环境下是不可能产生新的原始生命的,正因为如此,倘若地球上灭绝一种生物,那么它将是永远的消失,一去不复返。因此,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物,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

设计思想: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认识地球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可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认真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课堂练习

【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1 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2 化学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重点学科学生思考(精确到某个学生)

王儒翰同学在课堂上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对生物现象和原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准确回答老师提问,偶尔还能提出独到见解,促进课堂互动。展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

月进度测试题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土壤

2.许多科学家认为,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的物质是(   )

A.甲烷           B.             C.氧气           D.水蒸气

3.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最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生命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D.米勒实验可说明原始地球可形成原始生命

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原始大气

B.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氢气、甲烷等

D.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

5.如图是米勒在实验内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原始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说明: www.zqy.com

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B.装置中的气体A模拟了原始大气

C.米勒在烧瓶中B液体里面检测到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   )

A.原始海洋       B.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       D.大气层中

7.原始地球不具备下列哪种现象(   )

A.天空中赤日炎炎                   B.天空中电闪雷鸣

C.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D.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8.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说明(   )

A.无机小分子能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B.无机小分子能够转变成原始生命

C.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成原始生命     D.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成原始生命

9.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在实验室合成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米勒的实验说明了(   )

A.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B.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

C.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成分包含氧气

                

 

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

如图是某位美国学者探索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请试图答问题。

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这是美国学者______设计的实验装置。A内泵入的混合气体是模拟原始地球的______成分。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的______为其提供能量。

(3)沸水主要是为了产生______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转变成______物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 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

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生命----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物质条件:原始大气

       能量条件:紫外线,闪电,热能

       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本节课内容设计涵盖了地球上生命产生的假设推理和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内容非常抽象,所以我通过视频、flash等直观手段使学生进入原始地球的模拟环境,更直观的理解生命诞生的初始条件,通过米勒实验的动画模拟,从而理解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可能的,然后一步步引导、验证。进而理解生命诞生的全过程。把抽象的人类起源知识建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够,应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把课堂打造成更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