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备 人:任伟 参备人:范存娟 适用年级:八 备课时间:9.18 | |||||
课时教案名称(课题) |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 ||||
教学日期 | 9.19 | 教学班级 | 4 | 课型 | R新授课 £复习课 £习题/试题讲评课 |
针对班级学情分析的教案设计(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生物只包括植物和动物,直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的应用,人们才逐渐揭开微生物的神秘面纱。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 进行新课: 一、细菌 转折:研究表明,一张人民币上可含十几万个细菌。细菌很小,需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测到。 (一)讲解:1.细菌的分布 细菌在自然界分布遍布地球各个角落,不论空气、水、土壤中,还是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一般都有细菌存在。 (二)看图:2.细菌的种类 细菌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 (三)展示:3.细菌的结构 根据课前预习,请各小组讨论“细菌的结构模型”制作方法及各部分的结构。 学生交流“细菌的结构模型”。并介绍各部分结构特征。 小结:与植物、动物细胞相比,细菌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细菌除了一般结构外,还有荚膜、鞭毛等的特殊结构:夹膜位于细胞壁外主要起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运动。 (四)对比:4.营养方式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多数细菌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做异养。 从活动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的方式称为寄生。如痢疾杆菌。 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得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如枯草杆菌。 (四)调查:5.细菌对环境的影响 细菌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请大家结合课前的相关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细菌对环境影响的具体事例,并交流科幻报告。 提问:细菌对环境影响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提问:请学生说出“细菌对未来环境产生的影响”科幻报告。 学生汇报科幻报告,教师予以总结与表扬。
(五)交流: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整理课前搜集的到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回答:有的细菌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而有的是有害的,我们应从不同角度辩证的看待细菌的利与弊。 课件图片展示,小结细菌的利与弊。 二、真菌 过渡:思考:为什么家中的食物常常会上霉? 这与真菌有关。 (一)观看图片:1.真菌的分类 真菌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如酵母菌。多细胞如微小的青霉、曲霉和大型伞型的蘑菇等。 (二)对比:2.真菌的结构 在图中我们观察真菌的结构,发现真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与细菌的细胞对比,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像这样核质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我们称为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都是真核生物。 (三)分析:3.营养方式 由于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进行生活。 (四)探究:4.霉菌生活环境 为什么有时细菌不生霉有时生霉呢?霉菌的生活需要怎样的环境呢? 我们可以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探究。 请各小组讨论我们课前设计的探究方案,完成探究内容。 提问:请说出你的探究方案?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课前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霉菌的生活环境,并得出霉菌需要在某个(如潮湿)环境下生活。 除此之外细菌还常需要生活在营养丰富、温暖的地方。 提问:我们家中的食物或衣物如何防止生霉呢? 学生回答:提出食物或衣物防止生霉的方法。 (五)思考:5.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真菌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有益的方面:可食用、药用 有害的方面:会引起人疾病,误食可引起人中毒。 播放视频:真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抖音短视频。 三、病毒 过渡:近年来“新冠病毒”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它是怎样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呢?下面大家来看一段视频动画。 (一)对比发现:1.病毒的大小 病毒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大小的比较,得出病毒更加的微小。思考:如此微小那么是如何发现的呢? (二)阅读课本:2.病毒的发现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提问: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回答:病毒发现的三个过程。 (三)观察:3.病毒的形态 展示病毒的图片,可看出病毒的形态为球形、杆形、蝌蚪形。 常见的病毒有乙肝病毒、艾滋病毒、新冠病毒等。 (四)讲解:4.病毒的种类 根据病毒感染生物的不同: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五)看图分析:5.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观察病毒的结构我们发现它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构成。 它没有细胞结构, (六)介绍:6.病毒的生活方式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故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7.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聆听老师讲解,得出结论:病毒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 ||||
重点学科学生思考(精确到某个学生) | 陈子晨同学在课堂上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对生物现象和原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准确回答老师提问,偶尔还能提出独到见解,促进课堂互动。展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 | ||||
月进度测试题 | 1.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错误的一项为( ) A.细菌冻死了 B.没有细菌 C.细菌繁殖很慢 D.细菌很少 4.不是腌肉能长久存放的原因是( ) 6.将物品晒干后再贮存可以存放很久也不变坏,是因为 ( ) | ||||
作业布置 | |||||
作业设计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3.使饭变馊的细菌属于 ( ) A是________菌, B是________菌, C是________菌。
| |||||
第三节 板书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 一、细菌 种类
二、真菌 结构 营养 三、病毒 与人类关系
| |||||
教学反思 | |||||
在本次《神奇的微生物》教学中,我设定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微生物的定义,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类型,并理解微生物在生态平衡、疾病传播、食品发酵等方面的作用。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对微生物的复杂分类体系理解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