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名称(课题) |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
主备人 | 余波 | 参备人 | 罗阳、余波 | 备课时间 | 9.8 | 授课类型 | 新授课 |
针对班级学情分析的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环 节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知导入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各小组同学针对问题先进行讨论。 新课教学 进行新课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1 dm=10-1 m;1 m=102 cm=103 mm=106 μm=109 nm。1光年=9.461×1015m2.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 μs。探究点二 测量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学生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补充:什么是分度值、量程,估读的方法)。(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减小误差,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多测几次,求平均值。2.用表测量时间提问:通常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时间?学生回答:钟表、停表。学生看图2-13,了解时钟的演变过程。探究点三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叫做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测量时(如估读时)有的误差偏大,有的误差偏小。引导学生总结: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另外还有天气、实验的设计都有可能影响误差的大小。所以误差总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让学生讨论长度的单位换算,复习巩固小学的单位换算的知识 让学生讨论时间的单位换算,复习巩固小学的单位换算的知识 让学生回忆平时的刻度尺使用的方法和读数,引导他们思考中学学习中的不同,教会他们的去估读 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思路打开,如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
重点学科学生思考 | 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通过展示不同长度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刻度尺的使用,并引导学生讨论分度值和估读值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刻度尺估读的准确性,并强调读数时的正确姿势。同时,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操作刻度尺,互相检查和纠正使用方法。对于时间的读数和秒表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有实际使用的经验,较易于接受 | ||||||
月进度测试题 | 1.小明多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下:则错误的是( ) A.1.21 cm B.1.22 cm C.1.20 cm D.1.11 cm
2.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则下列测量结果中读数正确的是( ) A 0.32m B 1.2mm C 7.56dm D 0.69cm
3.小明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5.46 cm、25.45 cm 、25.47 cm,则该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__ mm,该笔记本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_____ cm | ||||||
作业布置 | |||||||
1. 完成对应的习题 2. 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常规测量 | |||||||
板书设计 | |||||||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时间基本单位:秒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长度的测量与估测 (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 |||||||
教学反思 | |||||||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先从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入手,再逐步深入到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采用反复练习、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等。 综上所述,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进行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