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名称 (课题) |
23 梅兰芳蓄须 | ||||||
主备人:王彬 集体备课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参备人:谢晴 教学时间:2024年12月第一周 | |||||||
教学日期 |
12月2日 |
教学年级 |
四年级 |
课型 | ☑新授课 □复习课 □习题/试题讲评课 | ||
单元要素 |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教学本单元课文可以充分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体会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 ||||||
针对班级学情 分析的教案设 计 |
□a.班级优秀生水平与学困生水平之间距离的差异分析; □b.教材内容难易点之间的分析; ☑c.班级学情与教材内容相适配的教学安排; |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关注课文:《梅兰芳蓄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讲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以避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等方式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采用播放京剧名段视频的方式,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 ||||||
大单元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 ||||||
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维度模型 | 高阶目标: 创造(激发学生求知欲,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评价(说一说同学眼中的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人物形象。) 分析(采用播放京剧名段视频的方式,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低阶目标: 应用(认识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记忆(会认读文中二类字及多个词语。) | ||||||
核心任务 |
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 ||||||
教学重难点 | 1.认读生字,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及其含义。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环节 | 学生自学事宜 | 教师引导事宜 | 备注 | ||||
明确自学重点(2分钟) |
预设:女性角色。
学生齐读。 | 一、激趣导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个京剧片段。我们刚才欣赏的是戏剧片段《贵妃醉酒》。 教师补充: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京剧里面有4种人物类型,也叫四大行当,他们分别是生、旦、净、丑,其中生和净是男性角色,丑是喜剧角色,旦是什么角色?大家猜猜看。...........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刚才片段里,唱旦角的著名京剧演员。一位非常有名的旦角,但他是男性,他的名字叫梅兰芳。(板书:梅兰芳) 2.简介梅兰芳。 教师引导:梅兰芳创立了“梅派”,我们来看一看对于梅兰芳的介绍。
教师展示:这些是梅兰芳的一些生活、表演旧照。从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梅兰芳。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 |||||
围绕重点自学(8分钟) |
(1)学生自主阅读第一个导学提示,阅读课文,画一画,并填写导学单出示的表格。 整理语言,填写表格。
(2)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个导学提示,根据要求思考。纵向观察表格中梅兰芳的拒演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及危险,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拒演过程中困难逐渐升级,危险逐渐加剧。 (3)学生自主阅读第三个导学提示,根据要求小组内说一说,并在全班展示。怎么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呢?用上这些词语,尝试加上原因,将拒演方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不惜 甚至 直到 宁可……也不…… 小组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教室把握重点内容。 预设: 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宁可蓄须明志,毅然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本课字词。指名读,分享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三、学生阅读导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用“ ”画出梅兰芳“拒演的方法”,再用“ ”画出他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想一想:哪些困难和危险是主要的?试着填写下面表格。
教师小结:归纳有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要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主要的事件,弄清事件之间的关联,再将几件事连起来。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导学提示,继续学习课文。 |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 ||||
交流自学情况(12分钟) |
(1)“蓄须明志”部分。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展示有关旦角的资料,体会梅兰芳先生作为一代闻名的艺术大师,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这样的选择是多么痛苦!
学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因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不想给侵略者演出。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预设: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蓄须明志),我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的大义凛然)。
(2)“打针装病”部分。教师补充“伤寒针”的相关知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就会连续发高烧。打一针对身体有益,但是当时梅兰芳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连续打了三针,当时的医疗不发达,这样超剂量打伤寒预防针是可能致命的。
预设: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伤寒预防针的做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梅兰芳身上所具有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预设: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打针装病),我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的视死如归)。 (3) “卖房度日”部分。继续分析 (4)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你从梅兰芳先生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高尚的民族气节让人敬佩。
| 四、联系时代与生活,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根据导学单学习。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预设。
教师追问:通过这些话,我们可以想象,梅兰芳先生不演出有多痛苦。既然这么痛苦,他为什么还要故意蓄须,让自己不能演出呢?
(板书: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民族气节)
出示导学单,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内容,讨论填写。
教师追问:通过刚才补充的有关伤寒针的知识再结合日本侵略者的凶残行径,我们能认识到梅兰芳身上具有什么品质呢?
出示导学单,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内容,讨论填写。
| |||||
点拨自学得失(6分钟) | 五、谈得失 1. 学生自由说。 2.拓展延伸。
| 教师提问: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如此铮铮铁骨,如此爱国热情,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梅兰芳先生说,来说一说吧。
| |||||
巩固自学成果(12分钟) | 六、小结练习 布置作业
| 1.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一再拒绝日本人邀请,绝不登台演戏的事,赞扬了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 。他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课堂演练。 3.课后作业。在《难忘的一课》中,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呢?下课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 |||||
合肥润安公学优秀教案通用模板
月进度测试题 | ☑A类测试题:知识类,单元内容思考,教材内容测试题 |
□B类测试题:跨界知识融合 | |
□C类测试题:知识运用类 | |
试题作业 | |
1. 课堂演练。 2. 在《难忘的一课》中,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呢?下课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 |
板书设计 | |
23 梅兰芳蓄须 |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生平中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知道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成功之处:一、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者段落展开精读,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可以在书中进行批注,完成表格填写后,全班一起交流总结。二、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在教学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学生通过读感受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不足之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体会时没能恰到好处地表述出来。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表述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融入到每节课当中,在平时的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
附预习单
作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