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时间:2024-12-31

  课题:选择性必修一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中学部高二年级地理学科第15

                高二备课组       主备人:付慧琴              参备人:孙彩彩  章玉  胡琪        

          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1127        使用时间:122日左右

 [课标要求]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关于水圈,学生已经有基本的了解。初中地理介绍了四大洋,归纳了某大洲的水系特点,说明了某地区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以及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了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特征、长江和黄河的主要特征、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等;高中地理必修一啊初步介绍了水圈、水循环、海水运动形式等主干知识以及河流地貌等辅助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是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储量、作用等基本信息,理解陆地水体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重点是把握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从整体的视角看待某一水体(类型),体现综合思维。技能要求是能够绘制示意图来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可以结合典型区域说明,图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做到合乎科学、概念清晰、形式美观。

大单元结构图







文本框: 影响人类活动文本框: 影响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1. 综合思维:绘制示意图解释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补给关系

2. 区域认知:掌握我国长江流域河流的补给类型,理解河流补给决定了河流水情要素变化和特点

3. 人地协调观:理解陆地水体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难点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 鄱阳湖不同季节呈现了什么不同的景观

新课:一、陆地水体  板书

一、长江之水天上来

合作探究一:长江水与降水的关系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图片包含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格拉丹东峰,汇入东海。

 

材料二:长江流域的径流量及降水数据。





说明: 图表, 直方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1.长江流域什么时候径流量最大?什么时候径流量最小?


2.长江流域径流量与降水量呈什么相关关系?

读图分析、归纳

长江径流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径流量最小的季节为冬季;

从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来看,降水量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补充问题:所有以降水补给的河流降水都在夏季吗?

讲解:

径流变化规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无明显汛期;

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

季风气候、草原气候夏秋季汛期,冬春季枯水期。

二、长江之水地表来

合作探究二:长江水与冰川水的关系根据材料一,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江河源区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区域(长江源区范围见图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指的是冬季降雪量大,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积雪不会融化,随着来年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指的是高山高纬地区由多年积雪积压形成的终年冰川,但在气温升高时有所消融,从而补给河流。

 

说明: 图表, 折线图, 直方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1.长江源区的汛期主要出现在哪个季节?除了大气降水,该汛期还有哪种补给类型?

2.长江源区还有哪个季节也出现了汛期?该汛期是哪种补给类型引起的

讲解:

1、长江源区的汛期主要在夏季,除了大气降水,该汛期还有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永久性冰川会在气温高的夏季融化量最大,从而使得河流出现了夏讯

2、长江源区的春季也出现了汛期,该汛期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引起的;季节性积雪会在来年春天气温回升的时候融化,从而使得河流出现春讯

补充讲解:

1、在我国哪个地区的河流,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最大呢?

(东北、西北)(降雪量大)

2、哪个地区的河流,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量最大呢?

(北地区,青藏地区)(冰川广布)

 

合作探究说明: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三:长江水与鄱阳湖的相互补给关系根据材料二、三,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鄱阳湖承纳赣江等五大河来水,并在湖口与长江连通,其水位涨落受五河水量和长江水位的双重影响。图6为鄱阳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图7长江与鄱阳湖补给的频率分布图(频率越高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图8为长江九江站与鄱阳湖湖口站水位变化,九江站与湖口站的位置见图6

 

 

1.指出不同时间段长江与鄱阳湖水体的补给关系并说明其主导影响因素。

2.请从锋面雨带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与鄱阳湖水位存在时间差异的原因。





说明: 图表, 直方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讲解:


1、相互补给,主导影响因素是水位

2、受到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4~6月,鄱阳湖流域的降水量首先增大,五河径流量增大,使得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从而导致鄱阳湖补给7~11月长江中下游降水量增大,长江干流径流量增大,使得长江的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从而长江补给鄱阳湖

合作探究四:鄱阳湖的调节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图表, 折线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材料四:图9为长江与鄱阳湖的示意图,图10为长江径流甲乙两地的径流量变化图

1.判别AB两条径流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甲、乙哪个地点?

2.据此简述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作用对长江径流的影响。

讲解:1.A对应乙点,B对应甲点

2.削峰补枯(丰水期削减了洪峰同时洪峰的来临时间延迟,枯水期径流量增大)

三、长江之水地下来

探究任务五长江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面表格。





说明: 图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11为长江(九江站)及地下水水位变化图。图12为长江水位与地下水水位一致示意图


时期

丰水期

枯水期

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水位比较

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

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河流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流

示意图

说明: IMG_256

说明: IMG_256

 

总结: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陆地水体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启示我们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课后作业]  小本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利用图表动画展示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通讯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对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课堂互动管理,丰富案例选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